2021年12月21日,國家科技部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公共安全領域“十三五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進行綜合績效評價,由煤科院牽頭完成的“煤礦深部開采煤巖動力災害防控技術研究”項目順利通過了綜合績效評價。
該項目自2017年啟動,煤科院聯合重慶大學、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等22家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煤炭生產企業,經過4年科技攻關,研發了基于“礦井群-礦井-采掘工作面-巷道”等多維尺度、“遠場-近場”與“動載-靜載”分源協同控制的沖擊地壓以及煤與瓦斯突出等12項煤巖動力災害防控技術與裝備,研制了三級吸能支護、超高壓水力切縫等配套裝備,提高了礦井煤巖復合動力災害一體化防控效果。相關成果已在耿村煤礦、老虎臺煤礦、沙曲一礦、紅陽二礦、新集二礦、首山一礦等六座煤礦成功進行示范應用,切實提高了礦井的煤巖動力災害防控能力與水平。本項目關鍵成果——“深部煤礦沖擊地壓巷道防沖吸能支護關鍵技術與裝備”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煤巖動力災害防治一直是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迫切任務,對我國煤炭資源安全開采向深部轉移具有重要影響。煤科院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致力推動煤炭行業安全、高質量發展,堅持以集團公司“1245”總體發展思路為引領,切實踐行“創新驅動和聚焦主業”發展戰略,以深部煤巖動力災害有效遏制為目標,研究深部煤巖動力災害時空防控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與技術難題,有效提升了我國深部煤巖動力災害防治技術與裝備水平,為煤炭安全高效開采、煤礦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。
安全分院供稿